在特朗普切断乌克兰援助这段时间,俄军充分利用乌军防空弹药短缺的问题,不断提升轰炸力度,昨天的空袭力度更是打破有史以来最高记录,发射741种无人机和导弹,其中有728架无人机,13枚导弹,从布良斯克、库尔斯克、奥廖尔、滨海边疆等多个方向,用无人机群不断突破、扰乱和分散乌军防空系统,7枚巡航导弹和6枚高超音速导弹,才是重头戏。
现在美国很快意识到这场真空期带来的严重后果,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对外表示,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“不动摇”,并承诺继续交付关键防御性装备,特朗普面对国内外压力,也在7月8日作出回应,承诺向乌克兰提供10枚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,作为对俄罗斯这次袭击的“第一轮反制”。
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罕见地公开斥责特朗普的“孤立主义者”,指出如果任由乌克兰被压制,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衰退,希望美国能够“扩大军火生产,继续支持乌克兰,说实话特朗普搞了这么大阵仗,公开抨击普京,结果就给了10枚导弹,虽然有比没有强,不过跟其他盟国的援助力度跟俄军的进攻,这点儿数量有点捉襟见肘。
展开剩余71%现在乌克兰和北约9个国家建立了国防生产,有丹麦、加拿大、荷兰、立陶宛、英国、瑞典、挪威等国家,主要围绕远程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系统,英国给了最先进的武器,从Storm Shadow巡航导弹到Challenger 2坦克,波兰7月9日凌晨,战斗机再次紧急升空,应对俄军对乌克兰西部城市的袭击。
在过去两个月里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,6月9日、5月26日,俄军多次从战略轰炸机和地面发动远程导弹袭击,逼得波兰空军连续出动,现在捷克国防制造商Excalibur Army,已经正式入驻乌克兰,可以说是完全嵌入式,Excalibur Army和乌克兰装甲公司达成协议,启动北约标准弹药的本地化联合生产。
计划初期,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的炮弹将实现50%本地化生产,炸药填装、外壳铸造、后期组装都会在乌克兰本地工厂完成,未来将扩大到80%以上,乌克兰装甲公司贝尔巴斯直言,这是一场战时经济自救,计划每年能生产至少10万枚155毫米炮弹,5万枚105毫米炮弹,这说明很多国家开始把制造技术转移到乌克兰,过去乌军打光一批弹药,就得向欧洲求援,排队等待,现在本土生产链一旦成型,将摆脱“等援作战”的被动局面。
乌克兰本土无人机企业Ukrspecsystems还在推进和多个西方国家的合作,计划建设第一批外国无人机本地维修中心,目前无人机在战场上的消耗速度极快,之前是将损坏的部件或整机送回捷克、波兰或英国维修,这一来一回,时间、成本都极高,现在维修点就在乌克兰,可以大幅压缩维护周期。
在看懂这些逻辑后,你就明白特朗普的“表演秀”和欧盟真刀真枪的援助,差距有多大,即便爱国者导弹再先进,但不能违背基本的数学,俄军一年动辄几千枚巡航弹、弹道弹,乌克兰能握在手里的爱国者导弹,却屈指可数,哪怕每一枚都命中目标,这么大差距的火力比,也根本撑不起防线。
如果特朗普真的想帮助乌克兰,真的像他口中的那样,美军在2025年退役的F-16C/D、F-15和电子战飞机,加起来足足340架,就拿出一半给乌克兰,现在的制空权都不是俄军一边倒,这些就停在亚利桑那州沙漠,又不是不能作战,是特朗普根本不想让它们飞到乌克兰。
这场战争从开始就一直困惑:美国到底想要怎样的胜利?是彻底击败俄罗斯?还是让乌克兰维持住战线,不至于崩盘?如今看来,美国想要的从来不是乌克兰赢,是让俄军长期陷入战争泥潭,持续流血、资源枯竭、国力消耗,只要俄军被困住,美国的目的就已经达成,治至于乌克兰赢不赢,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是重点。
乌克兰当然明白这一点,可问题是,除了接受,几乎没有更好的选项,投降?会亡国,独战?早就弹尽援绝,所以只能在“被利用”和“自保”之间小心游走,既要争取更多援助,又要时刻防止成为弃子。倘若真到了“无计可施”的地步,是继续等“援兵”,还是学勾践卧薪尝胆,伺机而动,虽然战争远未结束,但真相已赤裸裸表现出来,有些战,终究要靠自己打赢。
发布于:重庆市荣利通配资,福盈策略,现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